Food Therapy | 食疗

Food Therapy is using food to prevent and treat illness, or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the sick body. It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drug therapy, but also very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diet.

Food therapy and Medical therapy are very different. One of the most no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using food therapy is that it “can cures illness when one is sick and can be used to strengthen a normal body without illness”, and it basically has no toxic and side effects on the human body.

Making use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such as grains, meat, fruits, vegetables etc.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r auxiliary treatment of certain illness and syndromes, adjusting Yin and Yang, and to make them balance. This is helpful for the treatment of illness and to aid in physical and mental recovery of the body. Food contains various nutrient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the human body. The main purpose of these nutrients is to make up for the depletion of yin and yang, qi and blood in our daily activities.

Food therapy patients take it not only cures the illness, but it can also satisfy hunger. Therefore, food therapy has a wide range of adaptations, mainly aimed at sub-healthy people, followed by patients. As a supplementary means food therapy is accepted along with of medical or other treatment measures.

Medical therapy mainly uses medicine (drugs), which main objective is to cure illness. Medicine can be more latent more “poisonous” in nature, that’s why they can be used to cure illness. Therefore, medical therapy has a limited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is mainly targeted at patients. It’s primarily use in the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of illness. If medicines (drugs) are used casually, not only the illness cannot be cured, but the original medical condition might also be aggravated or even worsen. Therefore, the use of medicines (drugs) must be very cautious and can only be prescribed by qualified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

Food therapy on the other hand is based on food, that can not on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filling our stomach, it can also be used to improve both ou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prevent illness. Food can also provide sensory and spiritual enjoyment, so that people can unconscious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llnes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hile enjoying the delicious food.

It is not as easy for someone to accept bitter medicines as they must adhere to the concocting procedure and timing, whereas for natural food therapy, it is easier to be accepted and there are no guidelines for the usage duration. This makes food therapy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the conditioning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Food therapies are not as strictly regulated as medicines in terms of their forms and dosages (medicines forms and dosage cannot be replaced at will). Food can be cooked and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taste and habits of patients to make them look appetising and delicious.

Of course, since food therapy and medical therapy each have their own strengths, both are indispensable in the process of illnes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dical and Food therapy work hand in hand to bring out the best in effects of each other. They should be used alternately or even combination for different illness or different stages of illness by using their strengths.

Food Therapy and Medicinal Diet

Medicinal diet is a special form of therapeutic food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food therapy. It is a special food with a certain health care effect, which is cooked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ooking techniques by comb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ood.

Medicinal diet makes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food for the purpose of purpose of health care, strengthening the body, curing illness, and prolonging life.

Therapeutic Food vs Regular Ordinary Meal

Therapeutic food is food with therapeutic effect, which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regular ordinary meal, that is, it must be processed by certain cooking methods, and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food. But therapeutic foods is not the same as regular ordinary meals, because it 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ods are specially selected, through certain matching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 purpose of preventing and curing illness can then be achieved.

第一章

《食

食物疗法,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食物与药法的

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有很大的不同。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但食物毕竟是食物,它含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主要在于弥补阴阳气血的不断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证不准确,食物也不会给人体带来太大的危害。正如名医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说“食疗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作为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随着日常饮食生活自然地被接受。

药物疗法主要使用药物,药物性质刚烈,自古有“毒药”之称,主要是为治病而设,因此药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局限,主要针对患者,是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若随便施药,虚证用泻药,实证用补药,或热证用温性的药物,寒证用寒凉性质的药物,不仅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使原有的病情加重,甚至恶化。因此用药必须十分审慎。

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此外,食疗用品在剂型、剂量上不像药物那样有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换,它可以根据患者的口味习惯进行不同的烹调加工,使之味美色艳,寓治疗于营养和美味之中。

当然,由于食物疗法和药物疗法各有偏长,故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应利用其所长,运用于不同的疾病或疾病的不同阶段,食物疗法与药物疗法相互配合,相互协同,相得益彰。

食物与药

药膳是近几年来逐渐从食疗学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食疗食品。它是把药物和食物合理配伍,运用中国传统的烹调技术,结合现代食品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的有一定保健治疗作用,色香味形俱全的特殊食品。药膳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借助食品的形式,食借药威,药助食势,相得益彰,共同起到保健强身、治病延年的目的。

食品普通膳食

食疗食品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食品,与普通膳食有共同之处,即必须利用一定的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符合食品的要求,具有色、香、味、形。但食疗食品又不能等同于普通膳食。因为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有目的地选择某些食品,通过一定的搭配和烹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第二章

《食疗的三大基本原则》

辨证施膳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在临床治疗时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结合病人的体质以相应的治疗。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临床病证不外虚证、实证、寒证、热证。如神疲气短,倦怠懒言,舌质淡,脉虚无力等为虚证;形体壮实,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厚苍老,脉实有力等为实证;怕冷喜暖,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等为寒证;口渴喜冷,身热出汗,舌红苔黄,脉数等为热证。根据中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虚证患者以其阴阳气血不同之虚,分别给予滋阴、补阳、益气、补血的食疗食品治之;实证患者应根据不同实证的证候,给予各种不同的祛除实邪的食疗食品,如清热化痰、活血化瘀、攻逐水邪等;寒性病证,给予温热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热性病证,给予寒凉性质的食疗食品治之。

另外,在辨证施膳的时候,还必须考虑个人的体质特点。例如形体肥胖之人多痰湿,宜多吃清淡化痰的食品;形体消瘦之人多阴虚血亏津少,宜多吃滋阴生津的食品。春季万物始动、阳气发越,此时要少吃肥腻、辛辣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应多食清淡之菜蔬、豆类及豆制品;夏季炎热多雨,宜吃些甘寒、清淡、少油的食品,如绿豆、西瓜、鸭肉等;秋季万物收敛、燥气袭人,宜吃些滋润性质的食品,如乳类、蛋类等;冬季天寒地冻、万物伏藏,此时最宜吃些温热御寒之品,如羊肉、狗肉、干姜等。

全面膳食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求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食等之间的合理搭配。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纤维素七大类物质。这几大类营养素分别存在于不同种类的食物中,如粮食类食物主要含有丰富的糖类,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鱼、肉、奶、蛋类则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如果一味追求素食,进食谷类、蔬菜类食物,摒弃或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久则使蛋白质的供给不足,不能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可引起低蛋白血症,也影响脂溶性维生素D、维生素E等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症状。而效仿西方的膳食结构模式,大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势必使某些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直肠癌等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也使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病的发生增多。所以,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采用平衡膳食,全面膳食。

全面膳食是现代营荞学一个基本的观点,其实,在中医食疗学中也早有类似认识,如我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曾经明确提出膳食配伍的原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为米、麦及其他杂粮类食物的泛称,五果、五菜则分别指古代的五种蔬菜和果品,五畜泛指肉类食品。谷、肉、果、菜这四大类食物,分别提供人体所需要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以满足人体功能活动的需要。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指每天进食宜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进食的量,一是指进食的时间。

【定量】 饮食定量,主要强调饮食要有限度,保持不饱不饥,尤其是不暴饮暴食。否则会使肠胃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产生。如《黄帝内经》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千金要方》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的害处,“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饮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主要靠脾胃的功能正常,若饮食过量,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及时消化,进一步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布,从而产生一系列疾病。相反,进食过少,则脾胃气血化生乏源,人体生命活动缺乏物质基础,日久会导致营养不良以及相应病变的发生。因此,饮食有节,食量有度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

【定时】 我国传统的进食方法是一日三餐,即早、中、晚三餐。这与饮食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的时间有关。食物进入胃中,一般素食4小时,肉食约6小时,然后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当胃剖空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饥饿感,故可再度进食。研究证明,早、中、晚这三个时间内人体的消化功能特别活跃。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协调配合,肠胃虚实交替,有张有弛,食物则可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和利用。若不分时间,随意进食,零食不离口,就会使肠胃长时间工作,得不到休息,以致肠胃消化的正常规律被打破,胃肠虚实无度,久而久之可发生脾胃病变。

在一日三餐中,历来主张“早餐好,午餐饱,晚饭少”。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与人体昼夜的生理变化有关。因为人身的阴阳气血的运行,在昼夜中有盛衰的不同。早餐时间,经过一夜的休息,早晨阳气活动开始旺盛,胃中处于相对空虚状态,亟需补充营养,以满足上午的工作需要;午餐时间,处于一日当中,且经半天的劳动,消耗较多,故宜适当多进食,才能弥补损耗,满足下午劳动工作的需要;晚饭后,一般活动较少,消耗不多,故宜少食,否则常为致病之因。当然,一些夜生活丰富者,晚餐不仅要好,还要加夜宵。

第三章

《中医关于患病等期间饮食禁忌的简述

中医所指的饮食禁忌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饮食禁忌概念涉及到食物与体质、地域、季节、年龄、病情,以及饮食调配、用法、用量等方面,狭义的饮食禁忌概念仅指饮食与病情方面的禁忌。

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

【患病期间的一般饮食禁忌】 病证的饮食宜忌是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阴阳偏胜,结合食物的五味、四气、升降浮沉及归经等特性来加以确定的。中医学在病人的饮食禁忌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并有系统的理论指导。根据中医文献记载,古代医家把患病期间所忌食的食物高度概括为以下几大类:

  1. 生冷 冷饮、冷食、大量的生蔬菜和水果等。为脾胃虚寒腹泻患者所忌。
  2. 黏滑 糯米、大麦、小麦等所制的米面食品等。为脾虚纳呆,或外感初起患者所忌。
  3. 油腻 荤油、肥肉、煎炸食品、乳制品(奶、酥、酪)等,为脾湿或痰湿患者所忌。
  4. 腥膻 海鱼、无鳞鱼(平鱼、巴鱼、带鱼、比目鱼等)、虾、蟹、海味(干贝、淡菜、鱼干等)、羊肉、狗肉、鹿肉等。为风热证、痰热证、斑疹疮疡患者所忌。
  5. 辛辣  葱、姜、蒜、辣椒、花椒、韭菜、酒、烟等,为内热证患者所忌。
  6. 发物 指能引起旧疾复发,新病增重的食物。除上述腥、膻、辛辣等食物外,尚有一些特殊的食物,如荞麦、豆芽、苜蓿、鹅肉、鸡头、鸭头、猪头、驴肉等,为哮喘、动风、皮肤病患者所忌。

【不同病证的饮食禁忌】倚床上病证有寒热虚实之不同,因此,在运用食物疗法时笋必须考虑病证的具体性质,遵循:“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疗原则。

  1. 寒证 治疗原则为益气温中、散寒健脾。宜食温性热性饮食物,忌用寒凉、生冷食物。
  2. 热证 治疗原则为清热、生津、养阴。宜食寒凉性质的食物,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
  3. 虚证 治疗原则为补益正气。阳虚者宜温补,忌用寒凉;阴虚者宜清补,宜用清淡凉润的食物,忌用温热。一般虚证患者忌吃耗气损津、腻滞难化的食物。阳虚患者不宜过食生冷瓜果、冷性及性偏寒凉的菜肴食物;阴虚病人则不宜吃一切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酒、葱、大蒜、辣椒、生姜之类。由于虚证患者多数有脾胃功能的减退,难于消化吸收,因比也不宜吃肥腻、油煎、质粗坚硬的食物,食物应清淡而富于营养为宜。
  4. 实证 是指邪气盛实而言,如热证、寒证中都有实证,在虚证中也有正虚邪实的。饮食宜忌也要根据辨证情况标本兼治,或者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抓住主要矛盾才能配合药治而获良效。

服药饮食禁忌

服药期间对某些食物的禁忌,前人称为服药禁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忌口。在古代文献上有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鳖鱼忌苋菜,鸡肉忌黄鳝,蜜忌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人参忌萝卜,土茯苓忌茶等记载。但对于这些内容不能绝对化,应灵活掌握,科学对待,有的内容有待临床进一步证实。

孕期和产后饮食禁忌

孕期和产后,母体处于特殊生理阶段,饮食调养有着重要意义。妊娠期,母体脏腑经络之气血注于冲任经脉,以养胎元。此期母体多表现为阴虚阳亢状态,因此应避免食用辛辣、腥膻之品,以免耗伤阴血而影响胎元,可进食甘平、甘凉补益之品。对妊娠恶阻孕妇应避免进食油腻之品,可食用健脾、和胃、理气之类食物。妊娠后期,由于胎儿逐渐长大,影响母体气机升降,易产生气滞现象,故应少食胀气和涩肠类食物如荞麦、高粱、番薯、芋头等。

中医学认为,“产后必虚”,产后多瘀。产妇多表现阴血亏虚或瘀血内停等征象。另一方面产妇还要以乳汁喂养婴儿。因此,产后的饮食原则应以平补阴阳气血,尤以滋阴养血为主,可进食甘平、甘凉类粮食、畜肉、禽肉和蛋乳类食品,慎食或忌食辛燥伤阴,发物、寒凉生冷食物。这也是为什么产后月子的营养是那么中药!

第四章

《食疗食品常用的十种类型

食物中除干鲜果品和较少的蔬菜可以直接食用外,一般都必须根据患者口味和食疗的需要,确定食品的用法,制成不同的食品类型以供食用。食疗食品的类型繁多,常用的有米饭、粥、汤羹、菜肴、汤剂、饮料(鲜汁)、酒剂、散剂、蜜膏(蜜饯)、糖果等。

以粳米、糯米为主,加入其他食物或药物,如大枣、龙眼肉、山药、党参等,经蒸煮而成。一般主要具有补气益脾或养血的作用,如八宝饭、姜汁牛肺糯米饭、参枣米饭等。

以粳米、糯米、粟米等粮食为主,或酌加其他食物或药物,加水煮成半流质状(稀粥)。若加人的食物或药物不宜同煮,可先煎取汁或绞取汁液,再与粮食同煮。粥可加入糖或盐、油脂、味精等调味。粥食的适应范围较广,内、外、妇、儿各科均宜。例如暑天人们常食绿豆粥或荷叶粥防暑,患病后可食粥进行调理,如神仙粥、菊花粥等。

汤羹是菜肴的一种形式。以肉、蛋、奶、鱼、银耳等食物为主,或适当配入其他药物,经煎煮或熬炖等方法烹制而成。在制作时可根据食物的滋味、性能加入适量的糖或盐、酱油、姜、椒等佐料。在食疗中汤羹主要起补益滋养作用,如银耳羹、龙眼莲子羹可养阴润肺,佛手阿胶羹舒肝养血柔肝。

菜肴

所用食物十分广泛,如蔬菜、肉类、禽蛋、鱼、虾等。品种繁多,制作方法多样,如凉拌、蒸、炒、卤、炖、烧等方法。制作菜肴时一般都要加人适量的调味品,如姜、葱、蒜、辣椒、花椒、胡椒、芥末、盐、酱、醋、酒、糖等。作为食疗菜肴。除一般作正餐外,还应针对不同的食疗目的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包括调味品),使其菜肴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功能协调统一。一般肉类、鱼类、禽蛋类皆为血肉有情之品,以其为原料制作的菜肴偏于补益,蔬菜类菜肴多能清热泻火、通利二便。

汤剂

以食物或药物加水一同煎煮,滤取煎液而成。加水要适量,除气味薄、不宜长时间煎煮的食物外,一般要煎煮2~3次,将分别滤取的煎液混匀,分2~3次饮用。如赤小豆鲤鱼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料(汁)

一般用酸甜或清香、微苦之类的食物、茶料,或添加药物,加用清水煮沸或用沸水浸泡等法制成。供饮用或代茶饮。新鲜、多汁、可口的植物果实、茎叶或块根,亦可切碎或捣烂,用浩净纱布包裹,用力绞取汁液。趁新鲜饮用。有时可加适量蜜、糖或酒。除冷饮外,也可温服。另有速溶饮料,一般是以食物(或加入药物)经煎煮、去渣、浓缩,加入干燥糖粉制成干燥颗粒状散剂,临用时用沸水冲化饮用。鲜汁、饮料类主要有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等功效。如芹菜汁、大蓟速溶饮等。

一般是将食物或药物用白酒或黄酒冷浸或加热浸渍,制成澄明液体。也有用糯米等与其他食物或药物同煮,加酒曲发酵制成,即米酒。食疗性饮用酒,以含乙醇量在5~10度为好。酒是药食两用之品,有散寒、活血、温胃、助药力之功,因加用食物或药物的不同,其作用更是多方面的。如加枸杞子可补肝肾;加木瓜可强筋壮骨、追风除湿等。如苡仁芡实酒、桑椹米酒等。

是将食物晒干或烘干、炒脆后,研磨成细粉末。一般选用谷物、干果之类的食物,也可加入适宜的药物,用沸水冲调成糊状,加糖或盐等调味食用。不适口者,以温开水或米饮(米汤)送服。散剂食用方便,如枸杞疰夏荼、瓜蒌薤白荼、橘皮内金散等。

蜜膏(蜜

蜜膏一般选取滋养性食物加水煎煮,取汁液浓缩至一定稠度,然后加入炼制过的蜂蜜或白糖、冰糖,再浓缩至呈半固体状。食用时用沸水化服。蜜膏主要具有滋养润燥作用,如桑椹地黄膏、羊髓蜜膏均可滋补肝肾。

蜜饯一般选用水果或瓜菜等,加水或药液适量煎煮,待水或药液将煮干时,加入多量蜂蜜或砂糖,以小火煮透,收汁即成。蜜饯味道甜美,可直接食用,橙 也可切片作浸泡剂饮用。因配伍的不同,作用各异,但一般具有滋养、和胃、润燥生津的功效。如柿干桂圆蜜饯、糖渍龙眼等。

糖果

以白糖、红糖、饴糖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水熬炼至较稠厚时,再掺入其他食物的汁液、浸膏或粗粉,搅拌均匀,再继续熬至挑起细丝状而不粘手为止,待冷将糖分割成块状。也可用制熟的食物与熬炼好的糖混合加工而成。糖果可嚼食或含化。其作用也较广泛,如薄荷糖可清热润燥利咽,杏仁芝麻糖能润肠通便。

除以上常用的剂型之外,还有糕点、面条、包子等多种形式。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病证的需要,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灵活掌握。

第五章

《食物的性能》

食物的性能,又简称食性、食气、食味等,是指食物的性质和功能,是认识和使用食物的重要依据。各种食物由于所含的成分及其含量多少的不同,因此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也就不同,从而表现出各自的性能。食物的性能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方面。

五味

【食物的四 食物的四气,是指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也称四性,因为凉仅次于寒,温与热性质相近,所以实际上是寒、热两个方面的性质。确定食物“性”的依据和药物是相似的,只是对象不同而已。也就是说,食物的性是从食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与食物的食用效果是一致的。一般而言,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萝卜、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适用于热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头晕头痛、小便黄赤、大便秘结等;此类食物也是素体阳热亢盛、肝火偏旺者首选的保健膳食。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适用于寒性病证,临床表现为喜暖怕冷予肢体不温、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此类食物又是平时怕冷的虚寒体质者适宜的保健膳食。还有一类食物,其寒热性质不太明显,则称为平性,具有平补气血,健脾和胃等功效,无论寒证、热证均可使用,也可供脾胃虚弱者保健之用。

【食物的五味】 食物的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五味的实际含义不只是味觉的概念,更主要还含有功能的内涵。不同味的食物,其功效各异。一般说来,酸味,包括涩味,有敛汗、止泻、涩精等作用,如梅子、胡颓子等,合理食用,可用于多汗、久泻、遗精滑精等病证,多食则引起筋脉挛缩;酸味与甘味合用,又能生津止渴,可用于津伤口渴;苦味,有清热泻火、止咳平喘、泻下等作用,如苦瓜、青果、枸杞苗等,用于热性病发热、烦渴、气逆咳嗽喘气、呕哕诸症,多食则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滑泻;甘味,有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等作用,如栗子、甜杏仁、南瓜、葡萄、大枣、饴糖等,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神疲乏力、饮食减少、脘腹疼痛等症,多食则窒塞、滞气,使人满闷不适;淡味附于甘味,常甘淡并称,有利尿除湿作用,如薏米、荠菜、冬瓜等,常用于水湿内停水肿、小便不利等症;辛味,包括芳香、辛辣味,有发汗解表、行气、活血、化湿、开胃等作用,如葱、生姜、薤白、玫瑰花、茉莉花、胡椒等,对于感冒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以及肝胃气滞饮食不香、胃脘不适、胁肋胀痛等病证较为适宜,多食则散气耗津;咸味,主要有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如海带、紫菜等,用于痰瘀互结引起的病证,如痞块、瘰疬结核、瘿瘤等病证,多食则气血凝滞。除此之外,醋的酸、糖的甘、香料的辛、盐的咸,又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有调味、增进食欲的作用。每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

食物的升降浮沉

食物的升降浮沉,是指食物的作用趋向而言。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功能活动有升有降,有浮有沉。升与降、浮与沉相互失调或不平衡,可导致机体发生病理变化。如脾气当升不升,则浊气下降,表现为脱肛、子宫脱垂等下陷的病证;胃气当降不降,则可表现为呕吐、呃逆等气逆病证。利用食物本身升降浮沉的特性,可以纠正机体的升降浮沉的失调。一般来说,食物的升降浮沉与食物的气与味有密切的关系,即食物的气味性质与其阴阳属性决定食物的作用趋向。凡食性温热、食味辛甘淡食物,其属性为阳,其作用趋向多为升浮,如姜、蒜、花椒等;凡食性寒凉,食味酸苦咸的食物,其属性为阴,其作用趋向多为沉降,如杏仁、梅子、莲子、冬瓜等。在常用食物中,沉降趋向的食物多于升浮趋向的食物。

食物的归经

食物的性能也表现在归经上。食物的归经是指食物主要对人体某些脏腑及其经络有明显选择性的特异作用,而对其他经络或脏腑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它是根据食物被食用后反应出来的效果,并结合人体脏腑经络掎生理病理特点概括得来的。如生姜、桂皮能增进食欲,萝卜、西瓜能生津止渴,而胃主受纳,又喜润恶燥,食欲减退、津少口渴之症属于胃,故以上四物归属胃经;柿子、蜂蜜能养阴润燥、缓和咳嗽喉燥,咳嗽咯痰之症属于肺,故以上二物归属肺经;枸杞子、猪肝能治夜盲、目昏,海蜇、茼蒿能治头晕目眩,而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视明,肝热上升则目赤肿痛,诸症皆属于肝,故以上四物归属肝经。而如胡桃仁、甜杏仁、香蕉之类,既能润燥止咳,又能通利大便,且所治之肺燥咳嗽、肠燥便秘之症属于肺与大肠,故以上三物归属肺与大肠二经。

脏补脏

以脏补脏是指用动物的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的脏腑器官,或治疗人体相应脏腑器官的病变,又称以脏治脏、脏器疗法。如用猪肝来补肝明目,用猪肾来补肾益精,用胎盘治疗不孕症等。前人在长期的医疗保健实践中,观察到许多动物的脏器不仅在外部形状和解剖结构上与人体相应的脏器形似,而且在功能上也与人体相应脏器相近,从而对相应脏腑有补益或治疗作用。各种动物脏器对人体脏腑器官的作用,各有偏重,如有的偏于补气,有的重在补血,有的偏于补阳,有的偏于养阴。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其特点和人体脏腑器官的具体情况来考虑。但须注意,并非所有的动物脏器都可以用来补养人体的脏器,特别是一些动物的腺体和淋巴组织,如猪的肾上腺、甲状腺等,或对人体有明显的损害,或有比较严格的剂量限制,均不可作为食物使用。

第六章

《食物配伍关系及配方原则》

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实际中,单独应用一种食物来增进营养或治疗疾病的情况是很少的,为增强食物的效用和可食性,常常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应用,这种搭配关系,称为食物的配伍。与药物的配伍同理,食物的配伍基本分为协同和拮抗两个方面。食物的协同配伍包括:相须、相使;拮抗方面包括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

【相须】 同类食物相互配伍使用,起到相互加强的功效。如治疗阳萎的韭菜炒胡桃仁,韭菜与胡桃仁均有温肾壮阳之功,协同使用,则壮阳之力倍增;再如治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淡菜皮蛋粥中,淡菜与皮蛋共奏补肝肾、清虚热之功。

【相使】 以一类食物为主,另一类食物为辅,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强。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桑枝桑椹酒中,辛散活血通经的酒,加强了桑枝的祛风湿作用;治风寒感冒的姜糖饮中,温中和胃的红糖,增强生萋温中散寒的功效。

【相畏】 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或消除。如扁豆中植物血凝素的不良作用能被蒜减轻或消除。某些鱼类的不良作用,如引起腹泻、皮疹等,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

【相杀】 一种食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实际上相畏和相杀是同一配伍关系从不同角度的两种说法。

【相恶】 一种食物能减弱另一种食物的功效。如萝卜能减弱补气类食物(如山药、山鸡等)的功效。

【相反】 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作用,形成了食物的配伍禁忌。据前人的经验,食物的配伍禁忌比药物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还多。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葱忌蜂蜜等。但对食物禁忌的经验,目前尚缺少科学结论,有待今后加以重视和研究。

食物的配方原则

食疗方不是几种食物简单的相加,而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按照一定的配方原则加以组合而成的,它与方剂学的配方规律相一致,并与烹饪学中的配菜相联系。亦即必须遵循君、臣、佐、使的配方原则,同时与配菜中的主料、辅料和佐料相结合。概括为主料、辅助料和佐助料。

【主料(君)】 是根据食疗的需要而起主要作用的食物,可由一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所组成。如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猪肺粥中,猪肺益肺气,薏米健脾气,二者共同发挥补脾益肺之功,均为主料。

【辅助料(臣)】 是辅助主料以加强食物的功效,或治疗兼症的食物。如治疗肺结核的白木耳鸡蛋羹中,重用白木耳养阴润肺止咳为主料,配用鸡蛋养阴润燥,以增强白木耳的功效,为辅助料。

【佐助料(佐、使)】 是消除主料的毒性或副作用,或调味增色,或引导主、辅料归入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食物。如各种菜肴类食疗食物中,常用的姜、葱、黄酒等,能够去膻解腥)是为佐助料。

第七章

《食食品的常用烹法》

食疗食品的烹调方法是由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与食疗食品的治疗需要、适应对象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但概括起来,常用的烹调方法主要有炖、焖、煨、蒸、煮、熬、炒、卤、炸、烧十种类型。

炖法是将食物及其他原料同时下锅,注入清水,放入调料,置于武火上烧开,撇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炖至熟烂的烹制方法。炖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食物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味,然后放入炖锅内,另将所用药物用纱布包好,用清水浸漂几分钟后放入锅内,再加入生姜、葱、胡椒及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煮沸,撇去浮沫,再改用文火炖至熟烂。—般时间掌握在2~3小时。,本法所制食品的特点是质地软烂,原汁原味。如牛肚补胃汤、太子参炖鸡等的制作方法。

焖法是先将食物和药物用油炝加工后,改用文火添汁焖至酥烂的烹制方法。焖得具体操作方法:先将原料冲洗干净,切成小块,热锅中倒入油烧至油温适度,下入食物油炝之后,再加入药物、调料、汤汁;盖紧锅盖,用文火焖熟。其法所制食品的特点是酥烂、汁浓、味厚。如砂仁焖猪肚、参芪鸭条等的制作方法。

煨法是指用文火或余热对药物和食物进行较长时间的烹制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食物和药物经炮制后,置于容器中,加入调料和一定数量的水慢慢地将其煨至软烂,制作的食品特点是汤汁浓稠,口味肥厚。另一种煨法是将所要烹制的药物和食物预先经过一定的方法处理,再用阔菜叶或湿草纸包裹好,埋入刚烧的草木灰中,利用余热将其煨熟,这种方法时间较长,中途要添几次热灰,保持一定的温度。如附姜煨狗肉、东坡羊肉汤等的制作方法。

蒸法是利用水蒸气加热的烹制方法,其特点是温度高,可以超过100℃,加热及时,利于保持形状的完整。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和食物经炮制加工后置于容器内,加好调味品,汤汁或清水,待水沸后上笼蒸熟,火候视原料的性质而定。一般蒸熟不烂的食品可用武火,具有一定形状要求的则可用中火徐徐蒸制,这样才能保持形状和色泽美观。常用的蒸法有粉蒸、包蒸、封蒸、扣蒸、清蒸及汽锅蒸六种。

【粉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再包米粉上笼蒸制。如荷叶粉蒸排骨。

【包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用菜叶或荷叶包牢上笼蒸制,如荷叶鸭子的制法。

【封蒸】 药物和食物拌好调料后,装在容器中加盖用湿棉纸封严上笼蒸制,如虫草鸭子的制法。

【扣蒸】 食物拌好调料后,整齐不乱地排放在合适的特定容器内上笼蒸制。分明扣、暗扣两种,明扣为面形朝上排成,暗扣为面形朝下排成,蒸好后再翻扣在汤碗中,如天麻鱼头的制法。

蒸】 又叫清炖,与隔水炖法相似。药物和食物放在容器内,加入调料、少许原汤或清水上笼蒸制,如归芪蒸鸡的制法。

【汽蒸】 将食物调配好之后,放在一种特制的土陶汽锅内蒸制的方法。此种锅的底部中心有一气柱,直通锅内,蒸气由气柱冲入锅内的原料中,由于上面有盖子,这样蒸气一方面作为热量传递的媒介,另一方面蒸气与原料结合后的生成物又随气水凝沉于锅中。其特点是有利于保持原汁原味。如黄芪蒸鸡的制法。

煮法是将食物及其他原料一起放在多量的汤汁或清水中,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熟。具体操作方法:将食物加工后,放置在锅中,加入调料,注入适量的清水或汤汁,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至熟。适用于体小、质软类的原料。所制食品口味清鲜,煮的时间比炖的时间短。如猪肝豆腐汤、丹参鳗鱼汤等的制法。

熬法是将食物经初加工后,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熬至汁稠黏烂的烹制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将原料用水涨发后,捡去杂质,冲洗干净,撕成小块,锅内先注入清水,再放入原料和调料用武火烧沸后,撇净浮沫,改用文火熬至汁稠味浓即可。熬的时间比炖的时间更长,一般在3小时以上,多适用烹制含胶质重的原料。所制食品的特点是汁稠味浓。如冰糖银耳、乌龟百合红枣汤等的制法。

炒法是将经加工后的食物,放入加热后的油锅内翻炒的烹制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炒时先烧热锅,用油滑锅后,再注入适量的油,油烧热后下入原料用手勺或铲翻炒,动作要敏捷,断生即好,有些直接可以食用的味美色鲜的药物也可以同食物一起炒成。而芳香性的药物大多采用在临起锅时候勾芡加人,以保持其气味芬芳。炒的方法一般分为四种,即生炒、熟炒、滑炒、干炒。

【生炒】 生炒的原料不上浆,先将食物和药物投入热油锅中炒至五六成熟时,再放人配料一起炒至八成熟,加入调味品,迅速颠翻几下,断生即可。如菠菜炒生鱼片、萝卜炒猪肝等的制法。

【熟炒】 把食物先加工成半生不熟或全熟后,再切成片、块,放人热油锅煸炒,依次加入药物、辅料、调味品和汤汁,翻炒几下即成,所制食品的特点是鲜香入味。

【滑炒】将食物和药物加工成丝、丁、片、条,用食盐、淀粉、鸡蛋调匀上浆后,放入热油锅里迅速划散翻炒,兑汁投料,急火速成。本法所制药膳特点是滑嫩香鲜。如归芪墨鱼片、杜仲腰花等的制法。

【干炒】 将食物和药物切制后,再调味拌渍(不用上浆),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翻炒,待水气炒干微黄时,加入调料同炒,汁尽起锅,本法所制食品干香脆嫩,如枸杞肉丝的制法。

卤法是将经过初加工后的食物,放入卤汁中用中火逐步加热烹制,使其卤汁渗透其中,直至成熟。本法所制食品味厚气香。如玉竹猪心、陈皮油烫鸡等的制法。

卤汁的配制:沸水10千克、酱油2.5千克、绍兴黄酒250克、冰糖500克、食盐250克、大茴香50克、草果皮50克、桂皮50克、甘草50克、花椒25克、丁香25克。将以上调味品装入纱布袋扎紧口,投入沸水中,加酱油、酒、食盐、冰糖等调料及姜、葱,用文火煮沸,待透出香味,颜色成酱红色时,即可以用来卤制原料。如丁香鸭、陈皮鸡的制法。卤汁每次使用过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避免腐败变质,同时为了使其制品的色香味一致,可适时添加炒糖汁(冰糖)和食盐于卤汁中。

炸法是武火多油的烹调方法。一般用油量比要炸的原料多几倍,具体操作方法:将药物制成药液或细末,调糊裹在食物表面再入油锅内炸透至熟。要求武火、油热,原料下锅时有爆炸声,掌握火候,防止过热烧焦。本法所制食品味香酥脆。根据食物的特点分为清炸、干炸、软炸及酥炸等法。

炸】 清炸一般是将食物生料或半生熟料加酱油、绍酒、食盐、调料和药汁后,下入油锅炸的烹调方法,一般清炸的原料都不挂糊,所制食品外脆里嫩。

【干炸】 干炸是将药物和食物生料加调料拌渍后,经过挂糊再下入油锅中炸熟的烹调方法。本法所制食品特点里外酥透。

炸】 软炸一般是将无骨食物切成形状较小的块、片、条等形状,用调料、药粉调成浆挂糊后,下到五六成热的温油锅里炸制的烹调方法。它的温度讲究,不宜过高过低,以免发生烧焦或脱浆的现象。炸时应避免粘连,炸到外表发硬时(约七八成熟),用漏勺捞出,待油温升高后再炸一次。本法所制食品特点是略脆鲜嫩。

【酥炸】 酥炸是将原料加工(煮、蒸熟烂)后,在外挂上蛋清和药粉调糊,下油锅炸至深黄色发酥为止(注意火候),所制食品香酥肥嫩。如人参富贵香酥雀的制法。

烧法,一般是先将食物经过煸、煎、炸的处理后,进行调味调色,然后再加人药物和汤或清水,用武火烧开,文火焖透,烧至汤汁稠浓。本法所制食品汁稠味鲜。注意汤或清水要一次加足量,避免烧干或汁多。如归地烧羊肉、二仙烧羊肉等的制法。

Leave A Comment

×

Hello!

Click one of our contacts below to chat on WhatsApp

× Chat with Us